本报讯(通讯员肖咸鸣、赵宣森、罗元军)员工只占全行业19%的许继集团,创造利润却占全行业的79%。1997年该集团完成销售收入7.8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如今该集团已上缴利税4.5亿元,拥有国有资产总值已达16亿元,并且主要指标以年均30%的速度递增。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当初国家只投入1100万元的企业有如此辉煌的发展呢?
拥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是集团发展的基础。许继集团是国家电力系统生产继电保护控制和自动化成套装置的大型骨干企业。集团领导人认识到,员工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企业水平的高低。因此,在每年吸纳大批优秀的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同时,还选派50多名青年员工到清华大学、北京外语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大等院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他们采取厂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方式,先后在河南大学、郑州工学院、洛阳工学院设立了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教学班,已有150多人学习毕业,成为生产经营、科研管理岗位上的骨干力量。目前,在全集团公司4049名员工中,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68名,其中中级职称400多名,高级职称280名,硕士生、博士生20多名,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专家8名。1992年以来,共研制成功新产品200多种,其中32种获得国家、省部级重大科技进步奖,27种达到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连续5年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35%以上。
实行“年薪+比例提奖+比例股权配奖”的分配机制,以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从1988年开始该集团就在对科研项目实行课题承包,单项承包的同时,还制定了“销售收入比例提成奖励”和“利润比例提成奖励”的政策。对转化为商品的新产品设计者,该办法规定,按实现利润比例提成奖励课题小组或个人。同时对从事设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均实行年薪制。
加大科技投入,走产、学、科研结合的道路。该集团先后投资近亿元,建起机械工业部许昌继电器研究所,先后建立了全国继电器产品检测中心、机械工业部计量测试中心站,工艺研究所和一批实验室,配备微机等科研实验设备,并在深圳、郑州、北京建立了科研信息基地。10多年来,他们还通过出国考察,派出援外专家,引进技术等方式,跟踪国际继电器保护技术的最新发展。该集团开发的集成电路500KV,就是在吸收德国西门子新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的,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25%左右,成为我国电网保护设备最先进的产品之一。目前,该集团作为三峡工程保护装置国产化基地的配套定点厂,超前研制开发大型水电机组和超高压输电线路保护装置。
实施“十、百、千”人才工程,是该公司又一举措。从1997年起,许继集团每年出资百万元向社会实施“十、百、千”人才工程即:资助十个国家级高新技术科研项目的全部(或部分)科研经费,资助100个出国攻读博士留学生的全部(或部分)学习费用;资助1000名在国内攻读博士生、研究生的全部(或部分)学习费用。目前,已投入50万元资助超高压电网控制保护和配电自动化两个国家级科研项目;投入24万元资助3个留学博士先后到英国、新加坡等国家深造。